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疼惜生命

        未離職前生活很忙,工作、家庭、小孩、社交....蠟燭兩頭燒,雖然都快燒焦了,卻又彷彿覺得非得這樣燒才能燒出一點自我價值感。當時忙、盲、茫是最佳的生活寫照,整顆心被生活重擔及繁雜事務盤據,也被周遭環境重口味的爆炸訊息弄麻了、長繭了。天天活在人群中卻沒有真正看到"人",這種"目中無人"的現象不僅看不到別人的生命、觸摸不到自己的生命、更感受不到其他生物的生命訊號。 欲讀全文請按左下角 [閱讀全文]



        因緣際會來到這個號稱寵物天堂的美國,對於美國人善待生靈的現象真是大開眼界。撇開少數喪心病狂的虐待寵物案例,美國人對寵物的愛是舉世聞名的。剛來時,曾經有個美國人開玩笑的告訴我:在美國想跟人交談,最快的方法就是養狗或養小孩,而養狗又更容易些。貓、狗之於美國人既是朋友又是親密的家人。我旅居美國數年又旅遊超過半個美國,幾乎從未看過一隻流落街頭的流浪狗;反倒是常看到各種公益團體利用假日在熱鬧的街頭或寵物店提供愛好寵物的人士領養貓、狗或其他寵物之類的義行。

假日的街頭常有寵物領養活動


一年一度的免費寵物領養活動在寵物店 (Petco) 舉行

    
        日前我和小女兒到寵物店購買魚飼料,恰巧碰上Petco寵物店舉辦一年一度的免費領養寵物活動,店中除了有貓、狗外,還有小鸚鵡和倉鼠......等寵物供人領養。每一隻動物都有牠的簡介與來歷說明。根據附在狗欄上的說明,下圖這隻面露哀戚、令人心疼的狗名叫: Jax ,八個月大。牠有一段很糟的經歷,是從一個很可怕的地方被救援出來的,但牠已接受過跳蚤治療並施打疫苗注射,目前已健康的等候領養了。






        在動物領養現場有一些義工忙著為客戶介紹領養事宜,當我們詢問如何領養狗時,首先被問到的是我們的居所是否可以合法養寵物,我們必須提出相關證明才能領養狗。由於我們租賃的大學Family Housing規定只能飼養關在籠中的動物,例如鳥、鼠、蜥蜴.....等小型寵物或魚。因此,我們轉移目標看上了一對鮮豔的黃綠小鸚鵡,熱心的義工為我們解說牠們的來歷: 牠們曾經生過病,飼主決定放棄飼養,而將牠們帶到這家寵物店 (Petco),員工將牠們轉給獸醫醫治,現在牠們已康復並等待領養。看著牠們恩愛的可愛模樣,我和小女兒迫不及待的買下籠子,歡歡喜喜的將牠們帶回家,正式納入我們的家族成員。有了牠們的加入,家裡熱鬧不少,每天聽到牠們愉悅的叫聲,搭配魚缸過濾器的流水聲,彷彿置身野外,甚是舒暢。

         至於牠們的叫聲是否會擾人清夢,答案是"安啦!"。每到睡前只要將牠們置於全暗的環境,或罩以黑布,牠們就立即啟動睡眠裝置,安睡到天明,十分乖巧、討人喜歡。







             買魚的經驗也讓我們再度經歷美國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疼惜。前些日子朋友送了我們一個魚缸,我和小女兒興沖沖的到寵物店精心挑選了十幾隻五彩繽紛的孔雀魚,店員花了不少時間耐心且細心的將牠們一一撈起,並裝入塑膠袋中。結帳時,店員問我們魚缸的水準備好了沒,我們一頭霧水。他熱心的說明:如果我們直接將剛買的魚置入自來水中,牠們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他建議我們先回家[養水],也就是先在魚缸裡的自來水中加入conditioner, 放置一週之後,再來買魚,這樣魚的存活率會高很多。徵求我們的同意後,他便不厭其煩的將那十幾隻打包好的魚一一挑出,並依顏色與性別分別放回不同的魚缸中。他那份對生命的疼惜與敬業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藉由他專業與敬業的做為,我們上了一堂愛惜與尊重生命的課程。此外,他還告訴我們魚缸大小跟魚的數量很有關係,例如10加侖的魚缸最多只養十隻孔雀魚,因為魚需要足夠的活動空間與良好的生活環境才能活得更舒適更有品質。總之,所有的建議都是"以魚為本",與充滿"魚道"的思維。

      我們突然對以前在台灣養的魚感到無限愧疚,回想起來當時養魚是"以人為本"的,並沒有花太多心思同理魚的需求。有時甚至到夜市撈魚,一時興起帶回家即興飼養。鮮少用心探究魚缸環境要如何改善才最適合魚居,也沒仔細評估自己是否有時間、精力與能力永保魚口的舒適與魚缸環境的潔淨舒爽,常常養了一陣子,就因為工作或課業的忙碌,而無暇清理魚缸,任由植物死亡或青苔蔓延,魚兒也相繼陣亡,每回有魚兒翻白肚就會小小難過一下,但不曾認真探究死因,就直接換一批繼續飼養,當時對生命的感覺真的是頗淡薄的!




       這次有幸得以重新養魚,而且是在經歷過生命教育的洗禮後,所思、所見、所做已有不小的改變,見到魚兒水中游不再只是賞心悅目、怡然自得,更是觸摸到生命的本質,甚至聽得到魚的心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